跳至主要內容

中大醫學院、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及香港科技園公司合辦「微生態峰會2023」 打造香港成亞太區腸道微生態新醫藥樞紐

(香港,2023年 1 月 13 日)—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MagIC),以及香港科技園公司今日於科學園合作舉辦「微生態峰會2023」。峰會雲集20多位腸道微生態科研領域的國際頂尖學者及醫療產業人士,探討利用腸道微生態科研的高速發展,打造香港成為這項新醫藥產業的亞太區樞紐。

腸道微生態的臨床應用

腸道內有一億個神經元,比脊髓上的神經元還要多,因此腸道又被稱為「人體第二個大腦」。最新醫學研究發現腸道細菌產生的神經遞質不單影響腸胃功能,很多健康問題例如免疫力、敏感、肥胖、結腸癌、自閉症、抑鬱症及腦退化等也與腸道微生態息息相關。因此腸道微生態勢將成為預測疾病的新一代診斷工具。

嶄新醫療科技令腸道微生態的應用取得重大突破。最近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把腸道微生態轉化成口服藥物,治療可致命的難辨梭菌感染。中大醫學院亦成功研發偵測大腸瘜肉及早期腸癌的細菌基因標記,並在本地市場推出。隨着生物科技起飛,新一代益生菌將有助治療結腸癌、糖尿病、肥胖、自閉症和腦退化等疾病。

中大醫學院是研發應用腸道微生態的先驅

中大醫學院匯聚世界級的腸道微生態專家,一直領導全球腸道微生態的科研發展。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MagIC)札根香港科學園,滙聚國際專家人才的樞紐,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及其生物醫藥生態圈攜手推動相關轉化研究。

作為亞太區唯一一所得到英國專家認可的腸道菌移植(FMT)中心,中大醫學院自2015年起已進行了近550宗FMT治療,這數字更是歐洲17個中心總和的三分之一,足見本港有經驗、知識、技術和專才成為開發腸道微生態新醫藥的亞洲龍頭。過去20多年,中大醫學院研發的多項非入侵性消化道癌症的生物標記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團隊的研發管道包括診斷自閉症、長新冠、克隆氏症等。團隊亦自2019年起,與內地多間醫院建立網絡,收集全球最大規模、涉及 10萬名母嬰的樣本庫,以瞭解初生嬰兒的腸道微生態對健康的影響。

香港有條件成為亞太區腸道微生態新醫藥產業樞紐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表示:「香港絕對有條件成為腸道微生態新醫藥產業的亞太區樞紐,因為我們有國際級科研人才、先進技術及知識產權保障。而腸道微生態的市場年複合增長率(CAGR)高達百分之三十至四十。我們呼籲政府加快推動粤港澳大灣區的新醫藥認證,香港應連同大灣區建立區域性的藥物監管及認證中心,用以審批三地的新藥物研發。相信這個法定機構能有效吸引醫藥企業及人才,把香港打造成新醫藥創科樞紐。」

港府近日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就土地、人才和資金等各方面提出發展策略,足見現在是推動『官產學研』合作的關鍵時機。我們亦提倡在河套區提供土地建造現代版『挪亞方舟』,用作儲存數量龐大的腸道微生態生物樣本。」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我們很榮幸與中大醫學院、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合辦這次的『微生態峰會』,將香港於腸道微生態研發領域的科研成就推廣至大灣區甚至亞太區。科技園公司一直與『官產學研』各方緊密合作,為科研人才提供全面的生態圈支援,協助他們將醫療科研轉化,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造福人群。在過去五年,科學園內的生物醫藥公司從50家,增加至目前約180家,反映醫療科技市場持續發展。

我們將會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及港府《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機遇,善用香港國際化優勢,支援更多創科企業『引進來、走出去』,做好連通內地與世界的橋樑 。」

「微生態峰會2023」舉辦多場座談會,由來自世界多國的重量級學者和醫藥企業領袖,討論如何把握腸道微生態新醫藥產業的發展機遇。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辦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第二屆大會首個香港分論壇

(香港,2022年9月28日)—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今天首度主辦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大會(ISTIF)香港分論壇,匯聚頂尖學者、專家及業界代表,一同探討香港生物醫藥產業的獨特優勢,以及如何推動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博士表示:「科技園公司十分榮幸能夠主辦首個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大會的香港分論壇。亞洲的生物醫學科技的潛力龐大,而我們看到,基因研究協助醫學上的突破,近年,基因研究對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工作,起了重大作用。我們與各界行業領袖、學術和政策領導者緊密聯繫,建成一個獨特的創科生態圈。在過去五年,園區的生物科技公司的數目已翻了三倍。我們期待匯聚來自香港、大灣區和亞洲各地的優秀人才,一起用科技來實現更美好的未來,改善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 一連兩日的會議今天展開,香港分論壇與廣州主會場同步連線,廣州現場觀眾亦可即時收看及參與發問。香港分論壇以「基因工程與生物醫藥」為主題,舉辦主題演講及討論會,多名嘉賓就研轉產、科研發展及融資角度等多方面交流及分享真知灼見。今天活動獲政府官員、學界翹楚及業界領袖鼎力支持,透過結合「官產學研」的協同力量,培育更多創科人才,攜手在香港打造世界級的生物醫藥科技生態圈。 ISTIF是一項創科界年度國際盛事,自2020年起舉辦首屆大會,由博鰲亞洲論壇主辦,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大會組委會承辦。ISTIF提供一個政商研跨界別對話與合作平台,以促進國際科技創新交流,並協助實現聯合國在《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提出的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標。 資料來源 :  https://www.hkstp.org/zh-hk/press-room/hkstp-hosts-first-ever-hong-kong-session-at-the-second-conference-of-istif-of-boao-forum-for-asia  

富利牌環保玻璃三門蒸櫃 裕寶工程

富利牌全新推出環保節能蒸櫃系列,使用嶄新的烹調概念。當蒸櫃達到指定溫度時,會自動調節輸出,避免食材過份烹調而影響口感之餘,亦能大幅節省能源成本。爐具設有獨立溫度顯示及蜂鳴器警報系統,讓廚師能更精準控制食物溫度,提升食物品質。 富利環保蒸櫃系列採用內燃式環保爐頭(自主專利)設計,從而提升了大於25%的熱效能,節約運營成本。隨著新的環保爐頭設計,噪音低於65dB(A),為廚師提供了最好的工作環境。環保蒸櫃系列採用專利的耐高熱火管型特殊鋼水膽設計去提升熱效率,減少熱量損失。  ① ESC-1VC、2VC、2HC、3HC蒸櫃可通過2組燃氣閥進行3段火力調節。  ② ESC-3HX、2BC、1RC蒸櫃可通過2組燃氣閥進行2段火力調節。  ③ ESC-2VC、2HC、3HC、3HX蒸櫃設有分層蒸氣開關閥,廚師可依照烹飪的份量去控制蒸氣量。 資料來源 : https://yuepo.com.hk/ft/ProductInfo.aspx?Id=14230  

失業支援覆檢申請下月8日截止

政府今日提醒仍希望就臨時失業支援計劃申請提出覆檢的人士在下月8日或之前聯絡熱線183 6128。截至昨日,計及二萬個覆檢後獲批的個案,計劃已批出約34萬宗申請。   政府表示,不少申請因未符合計劃資格被拒,但也有申請最初被拒是由於沒有提供足夠資料,或未能在指定時間內補交資料。就此,政府已行使酌情權,容許申請人在限期後補交資料。   當局接獲申請人的覆檢要求後,會安排專人以電話聯絡申請人直接取得所需補充資料,盡快完成覆檢,讓有需要和合資格申請人獲資助。   政府早前已邀請曾轉介覆檢個案予政府的工會和團體在本周內提交餘下的覆檢申請。由於或有申請人希望覆檢但未能及時提出,政府呼籲這些人士必須在7月8日或之前提出覆檢要求。他們可於周一至周五上午8時至下午6時聯絡熱線183 6128。 http://dlvr.it/SSptRM